感统训练,并不是“出问题了”才需要!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3-09-26 10:11| 阅读:401
About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3-09-26 10:11| 阅读:401
感统训练,并不是等到出了问题,才需要!
“孩子平衡力比较弱,每次过独木桥走两步就掉下来。” “孩子学数字,经常分不清6和9!”...... 孩子的平衡力、认知力等,其实都和感觉统合能力息息相关。 对不少家长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但感统失调却是小孩相当普遍的情况,甚至于央视新闻也曾报道过感统失调的相关内容,呼吁广大家长警惕感觉失调的症状。 但是由于对感统了解不足,感觉统合问题容易被家长误解成单纯的行为上的小问题,长大了就好了。 感统能力-渗透日常每个方面 感觉统合 指大脑对前庭觉、触觉、本体觉、视听觉以及嗅觉等由多种感觉器官传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识别、分类、解释和整合,并对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学习时做出的反应其实是受到感觉统合的影响。 无论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会影响日常生活。 当孩子感统能力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自控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弱、协调能力失衡等。 在入学前,只体现为日常生活的小问题; 当入园、入学后,专注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问题都将凸显、放大。 以前庭觉为例,前庭觉对运动发展、平衡感和肢体动作有重要作用。 前庭觉失调的表现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了,但是走起来踉踉跄跄、经常会摔倒跌跤,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积极性。 但必须明确一点,感统失调不是病,而是一个症状! 网络上有流传关于感统失调的表现和特征,孩子中了一个或者好几个也不代表就是感统失调。 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必须到医院检查、注意专业的感统测评,才能得知。以及后续是否需要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都需要遵循结果行事。 在欢乐中玩出超强感统力 感统训练并不是等到发现孩子出问题才开始,及早对孩子进行一定量的感统训练百利而无一害。 而家长们宅家和孩子玩感统游戏,同样能训练感统能力。 在家开展感统训练时,家长们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实际能力适当选择感统游戏的难度。 6个月-1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感统能力的萌芽阶段,重点关注的是触觉、视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初步发展。 例如:浴巾摇、飞机抱等游戏都适合小宝宝玩,尤其是当孩子学会爬行后,多爬行能训练孩子四肢协调能力和平衡力。 1-3岁 该阶段是孩子感统运动发展的初步阶段,各种感觉能力都逐步发展,重点关注视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发展,尤其是两种感觉联合使用的能力。 这时候,可以多和孩子玩单脚跳、走平衡木、抛接球、扔纸团、抓泡泡等游戏。 3-6岁
版权所有 @湖南沐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567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58号 技术支持:善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