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苗教育在给自己挖坑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17-10-19 04:47| 阅读:3306
About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17-10-19 04:47| 阅读:3306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沐苗教育创始人谭菊元女士创办沐苗十多年来的口头禅。2017年10月,为了证实自己,证实团队,让沐苗更上一个台阶,谭总毅然邀请全中国关于学习能力领域的、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儿童发展科研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来湘对沐苗教育“学习能力训练”进行一次科学论证,从理论,到教研,到教学,到实例,到专利以及奖项的公正性等等,并且将对整个过程、结果进行公开。这是沐苗教育给自己的一次阅兵,一次高考,还是给自己挖坑?敬请期待专家团的结论。
时间:2017年10月28日——29日
专家团名单如下:
【梅健】
中国心理学会执行秘书长、研究员、专研过学习能力。中国心理学会是由中国心理学工作者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创建于1921年,是我国现有的全国性学会中最早成立的学术组织之一。现有全国性会员近9000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方心理学会。
【王书荃】
中央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知名儿童早教专家,1982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儿科,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硕士研究生课程,1987年—1988年中国卫生部主办儿童心理卫生高级医师培训班,1990年8—9月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学习“早期干预”。
一、主要研究论文 :
小学生学习障碍诊断的研究
如何看待智力和智力测验
小学生学习困难干预的研究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检测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情绪与学习困难之间关系的研究
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调查
我国学习障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儿童情绪与学习困难个案研究
如何认识学习障碍
国外学习障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心理学动态》
儿童汉语语言学习障碍的概念和评估框架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能力诊断量表的效度评价
206例学业不良儿童的调查报告
对欧美国家学习障碍方式的介绍
应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的结果分析
学龄前弱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九名早教儿童智力测验的分析报告
二、主要研究著作
《儿童的情绪与行为》 2003年6月人口出版社独著
《婴幼儿的智力发展与潜能开发》、2002年9月人口出版社独著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理论与应用》、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张绪扬合著
《情绪障碍儿童父母指导手册》1995年广播出版社独著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1994年
《智力落后儿童系统康复训练》1997年华夏出版社与许家成合著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2003年香港新闻出版社第一主编
《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三主编
《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学生本2000年档案出版社第一主编
【刘翔平】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一、主持课题:
1992年-1997主持承担国家教育青年基金项目"知识分子价值观变化研究"。
2000年主持北京实验二小承担横向课题"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促进研究"。
2002年主持教育部十五教育规划博士点基金"学习障碍的认知机制、诊断与矫正研究"。
2002年主持北京市十五教育规划项目北京市重点课题"学习障碍的的认知缺陷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研究"。
200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3年主持全国十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阅读障碍的亚类型其认知加工机制"。
2004年承担府学小学横向课题"学习困难与个别化差异研究"
2004年与鞍山一中开展"高中生健康心理研究课题"。
2005年承担横向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夏门实验中学课题宏志班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研究。
2005年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研究。
2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编码机制及其干预研究",06BYY021 。
2008年北京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儿童注意力障碍的亚类型认知机制及其干预。
二、发表论文
心理学史
1.刘翔平. 论现象学在西方心理学史中的方法论意义. 心理学探新, 1987, (4): 79-86.
2.刘翔平. 实证论与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观--论实证主义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1988, (3). 24-29.
3.刘翔平. 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3): 140-143.
4.刘翔平. 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 心理学报, 1991, 23(3): 299-305.
5.刘翔平. 心理学中的因果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33-38.
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学
1.刘翔平.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述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 (1): 41-47.
2.刘翔平. 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简介. 心理科学进展, 1988(2): 11-17.
3.刘翔平. 精神分析与释义学--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论. 心理学探新, 1989, (3): 6-10.
4.刘翔平.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概观. 心理卫生杂志, 1989, 3(2): 62-65.
5.刘翔平. 哈特曼自我心理学述评. 心理科学, 1991, (5): 37-42.
6.刘翔平. 论弗洛伊德与皮亚杰发展观的对立及其可能的出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35-40.
7.刘翔平, 陈尧坤. 论学生社会技能的结构、评估与培养.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5, (2): 47-51.
8.刘翔平. 论社会学习与社会能力.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5, (4): 52-55, 44.
9.刘翔平. 学生行为测试的生态学模式. 心理学探新, 1995, (4): 28-31.
10.陈尧坤, 刘翔平. 论社会技能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教育研究, 1995, (8): 48-52.
11.刘翔平. 学校心理咨询间接模式. 教育探索, 1996, (2): 44-47.
12.刘翔平. 适应现代化社会, 改革传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 (3): 42-45.
13.刘翔平. 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4): 97-101.
14.刘翔平, 张豹. 论学生独立生活在技能的本质、结构及培养.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6): 53-55.
15.姚岚, 刘翔平. 分化与超越--析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 (4): 27-30.
16.刘翔平, 周俊华. 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5): 57-60.
17.刘翔平. 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角色与任务. 社会心理研究, 2001, (1): 53-57.
18.刘翔平, 丁玎. 现代学生心理问题与闲暇教育.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13(4): 60-63.
19.刘翔平, 卢嘉. 关于学校心理学服务重要性的调查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 2002(3): 10-14.
20.刘翔平. 学生行为障碍的内-外倾分类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3(11): 54-56.
21.刘翔平. 顾群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模糊与其深层原因剖析. 教师教育研究, 2004, (4): 61-64.
22.徐先金, 刘翔平. 乐观疗法以及对学习障碍的启发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 2004, (7): 50-52.
23.曹新美, 刘翔平, 吴洪珺. 教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 江西教育科研, 2005, (2): 51-52.
24.曹新美, 刘翔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教师教育研究, 2006, 18(3) : 65-69.
25.杨双, 刘翔平. 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2): 4-6.
26. 曹新美,刘翔平,唐宏. 赣州市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70-74 .
27.曹新美,刘翔平,蒋曦宁,王铮芳. 积极心理学中流畅感理论评介.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25-29 .
28.候典牧,朱颖敏,刘翔平. 关于快乐工作特征的调查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2 ):49-53.
29.侯典牧,刘翔平,陈楠,张乃丹,张珊,石媛超. 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 :257-259.
30.刘翔平,曹新美.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教育研究,2008,2 :90-94.
31.候典牧,刘翔平. 组织变革中员工的情绪管理. 中外健康文摘,2008,3 :185-187.
32.候典牧,刘翔平. 基于需求层次的快乐工作特征调查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 ):83-87.
33.侯典牧,刘翔平,戴良辰,曹新美. 公司员工工作流畅状态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 ):1019-1021.
学习障碍
1.刘翔平, 齐建芳. 论学习障碍与学习能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6, (1): 53-57.
2.刘翔平, 刘雪梅, 齐建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 13-17.
3.刘翔平, 牛端. 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评估模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1): 14-17.
4.刘翔平, 刘雪梅.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量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 55-59, 23.
5.刘翔平, 刘希庆. 教师如何管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 49-52.
6.丁玎, 刘翔平, 李烈, 赵辉, 姚敬薇, 田彤. 阅读障碍儿童识字特点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2): 64-67.
7.刘翔平, 王中妙, 陈惠霞. 用多重评估法对小学生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筛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2): 66-69.
8.刘翔平, 丁玎.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与巴克利的行为反应抑制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3): 302-308.
9.刘翔平, 牛端, 刘希庆. 儿童语言学习困难诊断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3): 10-15.
10.刘翔平. 从差异取向的评估到认知-干预取向的评估--学习障碍评估模式的新趋势. 中国特殊教育, 2003, (5): 69-74.
11.刘翔平, 解会欣. 注意力障碍与阅读困难的相关分析.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4, 1(2): 100-102.
12.刘翔平, 候典牧, 杨双, 杜雯翀、"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年第2 期:7-11.
13.刘翔平, 李红文, 杜雯翀, 李梅. 阅读困难儿童的字形结构理解能力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3): 75-78.
14.刘翔平, 刘希庆, 徐先金. 阅读障碍儿童视觉记忆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12(3): 246-249.
15.杨双, 刘翔平. 文章标记对阅读理解困难学生信息保持的促进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4): 56-60.
16.刘翔平, 丁玎, 杨双. 阅读障碍儿童语音转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8): 564-566,560.
17.刘翔平, 丁玎, 杨双. 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干扰抑制能力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8): 78-82.
18.顾群, 刘翔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两种评估取向的整合及评估模式的建立.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9): 92-95.
19.刘翔平 张微"ADHD儿童的亚分类与人格类型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3卷第2期, 111页
20.刘翔平, 张立娜, 刘文理, 郭雪玲, 胡迎秀, 曹济芝, 赵雪峰. 结构意识教学对识字困难儿童的干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6): 35-40.
21.刘翔平, 杜雯翀, 王滨, 吴思为.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短时记忆特点.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12: 48-55.
22.刘翔平, 刘文理, 张丽娜, 徐先金, 张微, 张秀秀, 张靖乔. 儿童识字能力与汉字规则意识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1): 56-61.
23.吴洪郡, 刘翔平(通信作者), 杜英. 目标设置对写作困难议论文说服力的促进效应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1) : 69-72.
24.张微, 刘卫卫, 刘翔平(通信作者). ADHD的反应抑制与延迟满足特点及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1): 73-77.
25.王斌, 刘翔平, 刘希庆, 林敏. 阅读障碍儿童视觉长时记忆特点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3): 69-73.
26.杨双, 刘翔平, 王斌.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认知加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3) : 368-374.
27.杨双, 刘翔平, 张靖乔, 张秀秀.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3): 11-15.
28.杨双, 刘翔平, 林敏, 宋雪芳.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特点.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4): 53-57.
29.刘文理, 刘翔平, 张靖乔.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初步探讨. 心理学报, 2006, 38(5) : 681-693.
30.刘文理, 刘翔平. 阅读发展相关的认知技能: 汉语与英语的比较.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5) : 665-674.
31.王斌, 刘翔平, 杨双, 卢佳. 心算困难儿童的语音复述. 心理科学, 2006, 29(5) : 1266-1268.
32.戈凡, 刘翔平, 张靖乔. 识字障碍儿童日常记忆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 2006, 20(8) : 494-498.
33.张微, 刘翔平, 王斌, 廖冉. 两类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差异及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8): 77-81.
34.张丽娜, 刘翔平, 吴洪珺, 杨双, 李成刚. 汉字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个案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 2006, 20(12) : 832-835.
35.杨双,刘翔平,王斌,吴洪珺,刘卫卫,宁宁. 空间书写障碍的个案研究. 心理学报,2007,39(1 ):71-77.
36.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 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 ):23-25.
37.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刘卫卫,王斌. 教师与家长采用DSM-IV评估儿童 ADHD的结果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 ):301.
38.顾群,刘翔平. 教师评估"注意缺损障碍儿童"因子变异的分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8 ):55-57.
39.张微,刘翔平,王博,陈乾鑫,冉俐雯. 三种亚型 ADHD儿童在停止信号任务上的表现的个案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9(9 ):601-602.
40.张微,刘翔平,李成刚,康雪. ADHD对阅读障碍的影响:来自解码和语言理解困难的证据. 中国特殊教育,2008,3:53-58 .
41.张微,刘翔平,金颍. ADHD儿童的选择性抑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 :29-33.
42.刘卫卫,刘翔平,钟姝.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视通道时距估计能力.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30-35
三、出版图书
《女性心理学》
《心理健美操》
《男女差异心理学》
《优化人生:心理选择学》
《学校心理学:学生心理教育评估与干预》
《紧急援助学习障碍儿童》
《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评估与矫正》
《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
《战胜考试焦虑:考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分心不是我的错:注意力障碍儿童父母必读》
《21世纪的学校心理学》
《感觉良好:认知改变心情》
《学校中的心理咨询》
《不会阅读的孩子:如何帮助阅读障碍的儿童》
《学校心理学》
《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当代积极心理学》
《神经质人格:人类心灵痛苦的密码》
《儿童注意力障碍100问》
四、音像制品
《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
课程大纲: 1. 正确认识学习障碍 2. 学习障碍的表现及纠正方法 3. 阅读困难的原因及诊断 4. 数学障碍的表现及解决办法
《分心不是孩子的错》
课程大纲: 1.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及表现 2. 走出孩子分心认识上的误区 3. 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分心问题 4. 如何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陈达德】
台湾的感觉统合专家。陈达德医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院,是台湾大学医学院儿童复健医学硕士及大连医科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曾经在国内多家医院与教育机构担任儿童发展的医疗顾问,在儿童感觉统合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朱宗涵】
1993年至1998年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会长,1964年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78-198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 硕士学位,1983英国国立医学研究中心(MRC)和纽卡塞尔大学进修,1987-198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任副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1964-1972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任住院医师,1972-1978年江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科主任;1982-1991年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 所长;1992-1993年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1993-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局长;1992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主任;1992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教授);2002北京清华大学医学研究院副理事长。
北京市卫生局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主任;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医学研究院副理事长。
【刘欢欢】
1949年,毕业于1949年计生委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解放军总医院先进教师称号;2001年获海淀区儿童保健先进个人称号。
著作主编
儿小常见病家庭护理图解,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
妈妈给宝宝当医生,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2002年4月第2次印刷;
欢欢妈妈美味餐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2003年8月第2次印刷。
196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及北京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
40余年从事医院管理、妇产科保健及妇幼保健工作,为北京市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编有《爱妻宝宝》等百余万字的专业和科普读物,是我国妇女卫生保健工作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