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没有,有的却症状明显?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5-10-16 09:19| 阅读:24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5-10-16 09:19| 阅读:24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感统失调”这个问题。据统计,大约有5%-1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那么,到底什么是感统失调?为什么有的孩子没有,有的孩子却症状明显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无法正确处理从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接收到的信息,导致个体难以对周围环境做出恰当反应。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小孩子看到地上的积水,大脑会结合视觉信息(水坑的大小)、触觉记忆(踩水的感觉)和平衡感(踩上去会不会滑倒),最终决定绕过水坑。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在发挥作用。 而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来说,大脑就像是一个交通混乱的十字路口,信息无法准确传递到该去的地方,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异常”。 感统失调的常见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很难专注完成一件事 动作笨拙:经常摔跤、撞到物体,协调性差 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对触摸、声音或光线异常敏感或毫无反应 情绪不稳定:易怒、易激动,情绪变化快 学习困难:阅读、书写或计算能力低于同龄人 感统失调是怎么形成的? 1. 先天因素 遗传倾向:研究表明,感统失调有家族聚集现象,如果父母有感统问题,孩子出现的概率更高。 孕期不良因素: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滥用药物,或遭遇感染、高压、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影响胎儿神经发育。 围产期问题:早产、低体重、缺氧、难产等都可能增加感统失调的风险。 2. 后天环境因素 活动空间受限:现代家庭居住环境狭小,孩子爬行、行走、探索的空间有限,导致感官体验不足。 过度保护家长过于小心,不让孩子爬高、玩沙、踩水,限制了多样化的感官体验。 屏幕时间过长:电子产品取代了户外活动和实体游戏,减少了孩子发展感觉统合的机会。 缺乏自由玩耍时间:过多的结构化活动和兴趣班,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世界的机会。 为什么有些孩子没有感统失调? 相比之下,没有感统失调的孩子通常受益于以下条件: 1. 充足的感官体验 从婴儿时期开始,他们就有足够的机会在各种环境中探索——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听到各种声音,看到丰富的色彩,自由爬行和行走。这些多样的感官刺激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2. 科学的养育方式 家长既不过度保护,也不过分放任。孩子摔倒后,鼓励自己爬起来;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尝试新事物,哪怕是“弄脏”或“搞乱”。 3. 合理的屏幕使用 严格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鼓励参与户外活动和实体游戏,让孩子在真实世界中学习和成长。 4. 丰富的运动机会 跑、跳、爬、滚、滑……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大脑和身体协调的最佳训练。
版权所有 @湖南沐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567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58号 技术支持:善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