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习营

Parent learning camp

孩子好动、坐不住、爱疯跑,家长做到这几点比打骂更有效?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5-08-16 09:25| 阅读:22

图片

孩子好动、疯跑、坐不住?


从儿童发展科学的角度看,学龄前及低年级儿童的“坐不住”和“疯跑”行为,绝大多数是其特定发育阶段的正常表现,是生理需求、探索本能与外界环境互动的结果,而非故意捣乱或缺乏管教。 


理解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家长采取有效策略的第一步。


图片
*沐苗儿童学习能力提升中心


图片

理解背后的原因



在贴标签或焦虑之前,请先解开孩子好动背后的原因。


生理发育:年幼孩子神经系统仍在发育,特别是负责抑制冲动和保持专注的前额叶皮层。让他们像大人一样长时间安静坐着,本身就不符合其生理节奏。

本能驱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跑动、触摸、攀爬,是他们感知空间、理解物体、认识环境的基本方式。

能量宣泄:当孩子久坐、缺乏足够户外活动或大运动机会时。这时,突然的疯跑、上蹿下跳,往往是身体本能发出的"我需要释放"的强烈信号。

吸引关注:有时,当孩子感到被忽视,他们发现"疯跑"、"制造动静"是快速吸引父母目光的有效策略。

感官要求:部分孩子对前庭觉和本体觉需求特别高,跑跳旋转能带来他们所需的强烈感觉输入,使他们感到舒服和愉悦。


*更隐藏的原因:少数孩子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状况,表现为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冲动及注意力难以集中。但需专业人士综合评估,家长切勿自行判断


图片
*沐苗儿童学习能力提升中心


图片

家长行动指南



给精力一个出口



  1. 将充足的大运动活动(奔跑、跳跃、骑车、攀爬、踢球、游泳等)固定融入每日作息。

  2. 天气不佳时,室内也能创造环境:枕头大赛、家庭舞蹈派对、躲避障碍等。

  3. 长时间安静活动中,让孩子短暂动一动,原地跳或者伸展。


用秩序建立生活



  1. 固定的吃饭、睡觉、游戏、学习时间,给孩子可预期的安全感,减少因不确定引发的焦虑和躁动。

  2. 活动转换前(如从户外玩要回家了),提前几分钟预告,让孩子心理有所准备:"再玩五分钟,我们就要回家吃饭了。"

  3. 避免模糊的指令比如让孩子乖一点。换成更具体、肯定的指令:"请像这样坐在椅子上"、"小手放在桌子上"、"我们慢慢走"。


图片
*沐苗儿童学习能力提升中心


减少打扰



  1. 在家中开辟一个相对安静、干扰少的角落,布置舒适。放些书籍、拼图、画笔等需要专注力的活动材料。

  2. 从短时间专注任务开始(如完成一幅简单涂色),逐步延长时间做其他针对性的训练,及时给予肯定。

  3. 选择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作为专注训练起点,兴趣是天然的专注力催化剂。


游戏化学习



  1. 边拍球边数数,跳格子学加减法,用身体摆出数字形状。

  2. 把字卡贴在不同角落,玩"寻宝识字"。

  3. 角色扮演故事内容,读到动物时模仿其动作。

版权所有 @湖南沐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567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58号 技术支持:善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