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坐不住,是不是多动?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5-07-23 09:19| 阅读:80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5-07-23 09:19| 阅读:80
孩子成天停不下来,写作业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没写两分钟就东张西望,课堂上也常被老师提醒“坐好”。 是不是多动症? 孩子坐不住,未必就是多动症。好动,本是童年底色。 3-5岁幼儿连续安静坐着的时间,通常仅5到15分钟; 5-7岁孩子,大约能维持10-25分钟。 要求他们如成人般持久专注,是违背其发展规律的苛求。 多动症是什么? 多动症(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核心在于大脑自我调节能力存在困难,影响注意力、行为控制及组织规划能力。其诊断远非“坐不住”这么简单: 症状表现复杂多元:注意力涣散(易分心、常丢三落四)、活动过度(不分场合过度跑动、攀爬)、行为冲动(常插话、难以等待)需同时存在或至少某些方面显著。 时间与场景的持续性:这些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并在学校、家庭等两种以上不同环境中都明显存在。 功能损害的必然性:孩子的学业、社交或家庭生活因此受到显著负面影响。 专业评估的必需性:确诊需由医生根据DSM-5或ICD-10标准,结合家长、老师问卷、行为观察及必要检查综合判断。 如何判断是活泼还是需要关注? 正常范围的好动/分心 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如电影院、图书馆)有时会扭动或小声说话,但提醒后可调整;对不感兴趣的任务(如枯燥作业)易分心。 对感兴趣的活动(如拼乐高、听故事)能较长时间专注;有时需提醒回到任务。 偶尔会插话或抢答;排队时可能不耐烦。 在不同环境(如学校 vs 游乐场)行为表现有差异(在游乐场很疯,在陌生场所或学校能相对收敛)。 行为表现基本符合其年龄特点(如3岁孩子坐不住正常,10岁孩子仍无法安静听讲10分钟则需关注)。 需警惕的潜在信号(可能指向ADHD) 不分场合过度跑动、攀爬(如在教室、餐厅);几乎无法安静玩耍;像装了“马达”一样不停活动;说话过多,难以控制讲话冲动。 任何活动(包括游戏)都难以持久专注;极易被无关刺激分散;常丢东西、忘事;回避需要持续脑力的任务;听指示常“左耳进右耳出”。 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或游戏;极难等待轮候;答案未听完就脱口而出;常贸然行动而不考虑后果。 多个场景(如家、校、兴趣班)都表现出显著且持续的问题行为。 行为表现显著落后于同龄孩子的一般发展水平。